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农药行业走出了一个大大的抛物线——市场行情在5月初达登到最高峰之后迅速滑落。多数农药企业身在其中体验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销售人员则经历了从英雄到平庸的+“过山车”。
今年上半年以来的困惑
上半年已经结束,农药行业估计多数人有以下这些困惑:
1。对于5月之后市场的迅速降温,怎样才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2。原药价格多数在下降,制剂产品利润难以保证,怎样都说不通。
3。粮食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减,制剂产品价格是涨还是降?涨不上去,降不下来的尴尬在企业中蔓延。
4。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在产品布局上,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和改变?
5。销量上去了、利润没有了、品牌力却没有增强,市场占有率是个伪命题吗?
6。有实力的经销商借此机会谋求变革,或者经营转变——缩减合作企业数量,或者模式转型——从产品销售商到作物服务商,企业如何抓住机会深耕、精耕渠道?
7。上半年两位数的增长,是否能够坚持到年底,从而将优势变为胜势?你的增长如何,又计划用什么策略将增长保持到最后?
以上七个现实中的问题是2020年半年总结中必须面对或解答的。其实,回头看看这半年,把“新冠疫情”摘出来: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渠道也没有变化、企业内部业务能力没有多大提升、盈利手段也并没有得到扩充,市场还是需要一点点去做,增长还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实现。
下半年会有哪些趋势可以把握?
现在,我们抛开上半年,一起看看下半年有哪些趋势可以把握,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增长或者避开大坑小坑:
趋势一——原药价格持续走低,市场恐慌氛围是否进一步加重,是该抄底还是继续观望?对应的制剂产品定价、促销怎么办?
趋势二——草地贪夜蛾并没有像年初预想的那样大发展,7、8、9月会出现虫口基数的大增吗?印度的蝗灾会不会影响到国内甲维盐市场?
趋势三——疫情常态化,企业开工率增加,农化终端需求弱势延续,国外疫情继续蔓延导致出口受阻,农药经营者市场谨慎情绪加重,预计下半年行情走低。
趋势四——飞防(产品+服务),农业服务公司整合渠道,为种植者防除病虫草害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在疫情的催化之下,是否能够快速成为农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电商在疫情期间似乎发挥出优势,几个坚持下来的电商平台开始布局,已经熄火的农资电商是否能够被疫情重新唤醒?
趋势五——国家层面鼓励国内农药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向越来越明显,退出一批竞争力弱的小微农药企业已成必然,下半年整合后的企业龙头将开始收割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2020年下半年——行业净利润继续下滑(尤其是制剂企业,行业将长期存在原药企业稳定生产需要的经营预期与制剂企业需求季节性差异的矛盾),企业实现增长更加困难,疫情推动线上农资产品销售复苏,飞防等新科技施药器械接受度提高,将催生农药剂型升级、农资渠道商积极寻求能够持续稳定供货的龙头企业合作,以确保市场占有率增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7月11日,农业农村部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制定农药禁限用地方标准”的建议,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566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
根据《答复》,农业农村部近年来在强化高毒农药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加快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步伐。2002年以来,我部在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已对+67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了禁限用措施,其中禁止使用的农药45种,限制使用农药22种。
加强高毒高风险农药管理。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发布《限制使用农药名录(2017)》,在全国范围组织推行高毒农药等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采取专柜销售、实名购买、购销台账、溯源管理,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同时,禁止通过互联网经营销售高毒农药。严格限制高毒农药使用,不得用于果菜茶生产。
加快低毒低风险农药推广应用。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研发、登记,开展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助试点,逐步减少高毒高风险农药用量。
据了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开展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工作,采取三项措施,力争5年内分期分批淘汰现存的10种高毒农药。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组织专家开展10种高毒农药淘汰对农业生产、企业经营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研究,逐个形成综合评估报告,提出高毒农药淘汰的时间表和配套政策措施。
引导企业转产升级。鼓励企业开发引进替代高毒农药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推进转产,加快替代新产品登记审批进程,引导企业转产升级。
加强宣传指导。加大对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培训力度,普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高毒农药淘汰工作落实到位。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