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为降低农业生产的安全隐患,贵州将从源头把控,从细节把好关,加强对农药经营许可的把控,特别是限制使用农药审批,对经营人员严格考核;加强农药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问题农药抽查力度。重点抽查生物农药添加化学农药、低毒农药添加高毒农药、除草剂添加百草枯等违规添加隐性成分的产品。同时,要通过举报、投诉、信访及媒体曝光等渠道,搜集违规行为线索,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加大违规证据收集力度,抽样过程要注重收集相关证据,查验和记录有关台账、产品检验、资金往来等凭证,查验农药标签二维码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掌握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来源去向,为问题农药查处提供有力证据。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属地责任,跨区联合办案,创新办案机制。按照检打联动、行刑衔接的原则,严厉查处违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行为。对于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切实净化农药市场。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建立黑名单制度,同时保护和奖励举报人员。加大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完善市场主体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案件协同查处机制,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列入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连日来,江苏常州市农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结合农资打假冬季行动,开展了农药市场“回头看”执法检查。检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有证的是否依法依规销售、无证的是否偷偷摸摸销售、未取得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资格的是否超范围销售。
执法人员所考量的“证”,是农药经营许可证。2018年8月1日起,全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全面实施,凡是未取得许可证的,一律不得销售农药。常州市农业部门扎实开展此项工作,截至目前,已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682张,其中包括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许可证38家。据统计,全市有80余家农资店因达不到许可要求,主动退出了农药经营。
农药市场的安全规范,直接关系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在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实施以前,这一行业的经营者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等参差不齐;经营场所、销售台账等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对22种限制使用农药的经营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只要是合格产品每家农资店都可以销售。此外,之前我国对网店、贸易公司等主体销售农药未实行经营许可制度,缺乏相应管理法律依据,这给农药市场管理带来了隐患。
对农药经营主体实施“准入”制度之后,农药经营者需要有农学、植保、农药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专业教育培训机构56学时以上的学习经历;有不少于3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不少于50平方米的仓储场所,并与其他商品、生活区域、饮用水源有效隔离;有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扫描识别设备和用于记载电子台账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销售限制使用农药的不仅要求更高、布局更严格,还必须经过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批准;网店和贸易公司等农药销售主体也同步纳入管理。
市农委农药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农药经营者必须配有计算机和扫码设备,通过扫描农药产品标签上的二维码和计算机进、销数量录入,实现进货、销售台账电子化、信息化,让职能部门的监管更有效率。
2018年8月1日之后,常州市农业执法部门先后开展了“拉网式”+“全覆盖”的“农药市场专项执法周”和“回头看”等行动。2017年常州市农药抽检合格率为90.7%。2018年以来,常州市农药抽检合格率稳步上升至94.1%,而且假农药的检出率下降明显,只有不到0.5%。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